易经龙的六个阶段视频(易经人生六大境界)

易经中的“龙”

据推测应该是鳄鱼,在田地间


龙纹的演变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龙纹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形象的演变,一般认为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河南濮阳蚌饰龙开始,到商周青铜器上的龙纹,多于水器铜盘相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龙,多作蟠绕状;第二阶段的龙纹汉魏六朝时期,龙作走兽状,与白虎、朱雀、玄

武相结合,成为系列图案,代表方位其含义与阴阳五行结合;第三阶段,隋唐两宋时期,龙从走兽形象过渡到蟠行形象;第四阶段的龙纹是在元明清时期,身躯渐长,脱离兽身成为蛇体的龙,多于凤相配用,代表阴阳,或为统治者所用,代表帝王和皇后,以体现王权。


人生的六个阶段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内容来自用户:444你啊

人生的六个阶段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上述几词均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卦,“乾为天”。
卦名“乾为天”的卦象是乾上乾下,由六条线段叠合而成。它象征着天是至高至大,复盖万物又不偏不倚,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原文:乾:元、享、利、贞。
其意为:天是创造万物的根元,通达顺利,端正适宜。阳刚开创,无所不利。 
 原文:初九:潜龙勿用。
其意为:潜龙指隐藏的意思,因为这一爻在最下方,称为“初九”,龙潜于渊,阳之深藏,应忍时待机,不宜施展才好利于下一步行动。
原文: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其意为:九二是指爻在卦中第二位,也就是在下卦的中间,也是阳爻。龙已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有才有德的“大人”出头露面,出人头地。(也有人解说为要主动去接近显贵伟人,必有所为。)
原文:九三:君于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其意为:君子的德才已经显现,会引人注目,但要奋发努力不懈,日日夜夜警惕戒备,以防灾祸,这样纵处危境,也可无咎。 
 原文: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解读:龙要么跃而上,要么退于渊中,见机行事即可无咎。重点在于把握时机。


易经人生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第一阶段:潜龙勿用

初九:潜龙,勿用。

字面意思:“龙”再先民时期,视为圣物,龙可藏于水,亦可腾飞于天。这是一种“能屈能伸,进退自如”的体天道法则。

这也是在告诫我们:

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或者自己的能力不足的时候,要积蓄自己的力量,进行韬光养晦,不可贸然行事,造成自己的损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潜伏时期时刻学习,强化自己。

第二阶段: 见龙再田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读易经,通假字要活学活用。“见”通“现”,也就是说,龙不要经常隐藏,要在一定的时间现身于人世间。

此意是在人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蛰伏”,要在名门望族之间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才有机会被人所重用。

经历了潜藏积蓄要抓住一定的时机才能展露头角。就如功夫大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功夫自然水到渠成。此为“扼机”,在关键时刻显示自己的本领和才能,才能把握住机会。切莫错失良机,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第三阶段:终日乾乾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是为前进不息,惕乃敬畏。告诫我们要经常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这是对天道法则心存敬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之类的,方能度过此劫。

在经历这个时刻 ,你要提高自己的警惕 ,不要因为自己的一点成绩而得意和自满。应时时刻刻检讨反省自己的言行。此乃“慎行慎言”,居高位应时刻注意周围的任何环境,保持敬畏之心,周围的人都是在虎视眈眈状态。

第三阶段只要度过了,人生便处于高速大战状态。

第四阶段:或跃在渊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此意是龙可能又会潜入水底,也就是说在前进过程中,遇到一定的时间段,需要潜伏,学会隐忍。

在我们经历了第四阶段,需要保持警惕之外,还要学会忍耐。

抓住机会在努力和拼搏中将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推向自己的最高峰。此举乃是“立业”过程中,适当遵循自然之道,善莫大焉。

第五阶段:飞龙在天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这个时候,龙有从深渊中飞出来,也就是在忍耐的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也就是遇到了一个新的契机,需要一飞冲天,主动与大人物展开交往,寻求合作。来谋求事业的飞黄腾达。

事业巅峰即将来临人生的指针正在处在大展宏图的好时机上,准备一飞冲天。在此“冲天”阶段,把握良机,这是很难追求的机遇,人生成败在此一举。

第六阶段 :亢龙有悔

上九:亢龙有悔。此时龙会飞得很高,并不是一件好事。知道适可而止很难,可是有多少人能把握。

人要知道进退,这样才能保身保富贵让自己的事业不断发展。功成身退对于99%的人来说,都在一念之间。

可是世人皆在功名利禄的社会中来来往往,自己有时也不能免俗,我本俗人,却要将这些天道法则牢记于心,适可而止,谨小慎微,慎言笃行。


周易的发展,都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周易一书,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经,二是传。周易是六经之首,《诗》、《书》、《礼》、《乐》、《易》、《春秋》。周易经和传的说法有三,即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传、历经三圣而成周易古经。因此人们对周易经传关系的传统理解是经传不分,主张以传解经。
经的部分共分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两卦各分七爻(乾卦用九,坤卦用六,其本体不是爻,其作用等于爻,为方便计作它们为爻。),共三百八十六爻。每卦先列卦形,次列卦名,再列卦辞。每爻先列爻题,次列爻辞。爻题都是由两个字组成,一个字表示爻的次序,自下而上,由第一爻起用初、二、三、四、五、上字表示。一个字表示爻的性质,阳爻用‘九’字,阴爻用‘六’字。卦辞和卦爻共四百五十条,四千九百多个字。
传的部分共分七种,就是彖、象、文言、系辞、说卦、杂卦。彖、象系辞共分上下两篇,因此易传共十篇,又叫十异。据考证,这七种都作于东周时代,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司马迁班固等人说孔子所作是没有根据的。近代还有人说,有汉人的作品,也没有可靠的根据。按照郭沫若的说法,易传成于秦,易学的兴盛时期也始于秦、因为秦朝的文化受到压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医药、卜筮和种树诸书都在禁令之外,先秦的儒家学派,由于受到政治上的高压,没有用武之地,只好向这些禁令以外的书籍去韬晦。所以《易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出来的。
经,过去叫周易古经。所谓经就是道,就是理,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阐明天理人道的书,称作经。经是最神圣的典籍,也是最有权威的著作。它是一切真理的源泉。因此孔子才删《诗》、《书》,订《礼》、《乐》,作《春秋》,然后又传述易。儒家将易尊为群经之首。而且春秋战国的儒、道、墨等诸子百家以及唐宋以后儒、佛、道各家的学术思想也无不渊源于《易传》的天人之学。要想了解中国的古文化,不能不从《易经》着手。易经在我国文化史学上的崇高地位,是无可否认的。
从古至今,人们对易经的形成众说不一,相传有三种不同系统的易学,一曰《连山》,又叫伏羲易,是夏代的易学。以艮为首,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二曰《归藏》,也叫神农易,是殷代的易学,以坤卦为首,象征“万物莫不归藏其中”。三叫《周易》,以乾坤两卦为首,象征“天地之间,天人之际。”《连山》和《归藏》均已失传,今天的易经就是周易。
周易的形成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一先有卦形而无文字,这是远古的伏羲时代;二有卦形兼有文字,这是中古的神农时代;三既有卦形又有卦爻辞,这是近古的周朝即周文王时代。总之,周易自周朝形成以后,经过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随着历史朝代的转换和变更,周易也在不断深入地向前发展着。周易的发展历史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一是先秦时期。这是易学的滥觞阶段,主要反映孔子易学思想的易传为后来的易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两汉时期即象学易阶段。主要是以孟喜、京房卦气学说为中心的象数学是这一时期易学的主流。三是晋唐时期即玄学易阶段。当时的王弼《周易注》以传解经尽黜象数以儒道结合的玄学思想说《易》蔚然成风。四是宋明时期即理学易阶段。主要是以易学同理学相结合,在宋朝时期涌现出了象程颐、程颢、朱熹、邵康节诸多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或重义理,或倡图书,但都是以易谈理,此风一直延续到清初。五满清时期即朴学易阶段。这一时期,主要以惠栋、张惠言为代表的朴学家着力于汉易的整理和考证。并侧重于易学文献的研究。六是现代。其易学从疑古进而发展到科学易、考古易、新义理易。其研究的范围和方法也愈来愈宽,愈来愈新,可以说不仅在中国形成了周易热,在全世界内也形成了周易热。并且涌现出了象高亨、刘大钧、金景芳、唐明邦、邵伟华,还有美国的应鼎承,英国的成中英,港台的黎凯旋、钟义明等易学界的代表人物。为中国的易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少的贡献。
中国的易经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不仅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很大,对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都有很深的影响,正如国学大师-李-冠-论说:“周易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周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易经中有多少关于龙的卦象?

乾 元 亨 利 贞
天下,原来就有动物活动,人类的前身/潜龙也可以上岸活动.
初九 潜龙勿用
不再做水族了,上岸做人.
九二 见龙在田
初次上了浅滩,练习呼吸空气。
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 夕惕若 厉 无咎
有能耐的潜龙整天都对着天,晚上也不再回到水里,虽然难受得厉害,还是坚持下来。
九四 或跃在渊 无咎
不能坚持的回到水中,继续做它的潜龙,也没有什么不好。
九五 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太能耐干旱,在大潜龙的带领下上了高处,进入树林。
上九 亢龙有悔
回到水中和上了高处的潜龙/不能忍受干旱的太能耐干旱的它们,应当后悔不能成为人类。
用九 见群龙无首
潜龙从那里来/无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