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字方针是巩固增强提升公平(八字方针是指哪8个字)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

内容来自用户:lcf7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后测试
单选题
1、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补一降”是指()。(6.67分)
A去产能去库存去补短板降需求
B去产能去库存去补短板降成本
C去产能去库存去需求补短板降成本
D去产能去库存去补需求降成本
正确答案:B
2、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6.67分)
A创新
B投资
C出口
D消费
正确答案:A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6.67分)
A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B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C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D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
正确答案:A
4、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需要做到()。(6.67分)
A推行积极稳定的财政政策
B实现农业现代化
C“三去一补一降”
D推进城乡间经济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C
5、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6.67分)
A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A
6、结构调整长期以来效果不张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把()放在第一位。(6.67分)
A政治
B改革
C人民
D干部
正确答案:B
7、()能力不足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短板。(6.67分)
A自主创新
B金融调节
C落实政策
D法治建设
正确答案:A
8、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6.67分)
A产业升级
B人民富裕
C经济繁荣
D文化输出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改革的逻辑包括的方面有()。(6.67分)
A从局部重点到全面的改革
B从易到难的改革
C供给性结构性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重点有哪些?

据报道,10月6日相关部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有关情况,并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经济新常态下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将重点从五个方面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

一、率先化解过剩产能

2022年和今年1-8月份提前超额完成了,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都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钢铁化解产能占全国总量的80%,煤炭产能超过2亿多吨,占了73%,煤炭的过剩产能5510万吨,将把分散到各个企业的小的煤炭进行整合,该去除的去除,该整合的整合,超过1亿多吨。

二、“僵尸企业”的处理

截至目前500户“僵尸企业”和困难企业得到了整治和处理。中央企业所属“僵尸企业”和亏损企业整治以后,直属企业亏损大大减少,一年减少885亿。

三、降、减负债

建立风险控制体系,按行业确定负债警戒线,对高负债企业进行管控,到8月末平均资产负债率是66.5%,比年初降了0.2个百分点,基本稳定,还略有下降。

四、深入开展压减工作

一年来压减的户数达到了6395户,力度是空前的。6395户企业的减少,也减少了6395个总经理和若干个副总经理,整个集团总部“瘦了”,减少了,这个效果是明显的。

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目前“三供一业”和离退休人员深化管理试点全面推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很多深层次要求,将进一步探索、进一步完善,我们将把这件工作进一步推向前进,通过业的努力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中作出贡献。


加大力度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坚持哪些重大原则

坚持四个重大原则:

1,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3,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4,坚持以民生为本。民为邦本。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要部署的第一位。这是党中央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时刻作出的重大战略性选择,符合国际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阶段性要求。

扩展资料: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但继续深化任重道远。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不少国家也看到了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有的也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但总体进展迟缓、收效不多。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近年来我们发挥制度优势,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迈出了坚定步伐,也取得了明显成效,部分行业市场供求关系改善。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特别是去产能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待完善,去库存的政策应更加精准,去尚要下大气力,降成本很多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消除,补短板需要进一步聚焦,思想认识上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何理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

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部署。当前,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必须坚定不移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着力矫正供需结构性错配,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实现供需两侧在更高水平上的再平衡。
去产能要注重与加快国企改革相结合。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凸显了我们去产能的决心,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前5个月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4%,行业净盈利49.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去产能的相关配套政策落地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特别是一些过剩行业的国有“僵尸企业”仍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财政补贴,无法有效退出市场。国有企业在去产能过程中资产重组进展普遍比较缓慢,“人往哪里去,债务如何处置,责任如何分担”不清晰、难执行,实践中地方有维稳压力,企业有观望情绪。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注重把去产能与国企改革结合起来,重点在国有企业改革上形成突破,加快债务重组,使去产能的效果真正得以体现。
去库存要突出分城施策。当前,房地产行业去库存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7.9%;6月末待售面积7.14亿平方米,比5月末减少753万平方米,连续4个月减少。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房地产行业出现了区域分化,一线和二线热点城市供求偏紧,三四线城市库存仍然较高,这与重点加快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政策初衷有一定偏差。宽松的信贷政策是这一轮去库存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按照当前85折优惠利率测算,仅此一项政策就使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上升20%左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去库存的区域错配问题,在下一步去库存工作中,要突出房地产的住宅属性,并针对区域不平衡特点,严格实施城市差别政策,积极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探索政策性住房金融政策,重点支持三四线城市和特殊人群的购房需求。
去要防范偿债条件快速恶化。
截至2022年底,我国不包括金融部门的总债务与GDP比例大致在230%—255%之间。该比例略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与我国间接融资、特别是债权融资仍然是融资的主渠道有关。事实上,我国中央政府和居民部门的债务比例并不高,我们需要警惕的是非金融企业债务上升较快可能带来的风险。由于实体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资本回报率持续走低,投资边际效益下降,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在下降。一边是率上升,一边是收益率下降,偿债稳定性必然会受到影响。在下一步去工作中,短期不宜追求尽快降低率水平,而是要以加快债务处置进度为突破,帮助金融部门恢复支持实体经济的意愿和能力,避免因风险因素一刀切地“抽贷”、“断贷”,要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和新兴部门拓展增长空间,使实体经济的整体收益率企稳回升,规避偿债条件快速恶化的风险。
降成本重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近两年来,我国通过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我们又在降低电价、降低物流成本、减税清费、适当降低“五险一金”等方面及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企业总体反映积极,普遍认为真真切切得到了实惠。但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凸显、财政收入总体放缓、公共服务刚性增长的背景下,短期继续减税和降低劳动力成本的空间比较有限。同时,在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部门放权不同步、基层政府接不住、中介机构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使得企业面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依然偏高。下一步推动降成本,要注重与政府职能转变有效结合,短期可重点围绕“减”做文章,把政府不该管的、管不好的还给市场,给企业直接“松绑”。同时,要加快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能力建设,提高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能力,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补短板要拓展到质量和效益短板。
近年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在补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两个突出短板上加大投入,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在重点抓好这两个领域的同时,我们还应着力补齐制约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三个突出“短板”:一是质量短板。目前有一些产品是我们没有能力生产的,属于技术不足,但在更多领域,我们有能力生产合格或高质量的产品,却因为体制机制等问题,客观上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标准、监管等方面补齐短板。二是激励短板。当前传统的激励机制在新形势下出现了诸多不适应,而新的有效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特别是必要的容错纠错机制不清晰,导致未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企业家、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必须抓紧补齐激励短板。三是社会基础设施短板。在改革政策落实中,诚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部门信息共享不充分、统计体系不匹配、管理流程落后等问题凸显,导致一些领域政策决策时信息打架,实施时相互推诿,改革推进和政策落实不理想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对加快社会基础设施补短板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八字方针的内容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是指哪8个字?

八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八字方针,即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尽可能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同时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要巩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成果,使其向纵深发展。要以少量的投资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使其配套成龙,发挥更大的经济效果。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扩展资料:

1960年9月30日,中央转发的国家计委党组《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八字方针”。1961年1月14日至18日,中共八届九中全会讨论批准了这个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具体指导下,到1962年,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966年,全国基本完成了预定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使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字方针